添加日期:2017年11月23日 阅读:8078
“禅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条支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它是在佛教禅宗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医学流派,故此人们俗称它为禅医,是治病养生的大智慧。
少林禅医是在印度医学文化和中国医学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千多年实践融合形成的医药学新流派,以古印度“医方明”为基础,以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四大、三学等佛学体系,以悟证论治、调理心神、注重饮食为特征,以启迪无上智慧,改善思想境界,开启东方药师法门,追求永恒真理为目标,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特点,并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揉合,而*终达到人体身心灵内外环境全面协调的佛教医药学。
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是释迦牟尼佛第28代嫡传弟子--菩提•达摩祖师参禅面壁九年的地方,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与传奇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佛门禅宗的经典故事、保国卫民的慈悲义举、强身健体的精湛武术、历史悠久的佛门文化遗产等等,都是千古传颂的独特文化与光辉精神。此外,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和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佛医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
少林医药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唐宋时期逐步成势,金元时期开始形成学派,并鼎盛于明朝。传统佛教经典云:「菩萨学处,当在五明学处。」此五明即为: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等五明。而其中的《医方明》则是医学、药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问,既有物药、又有法药。除了讲究医术之外,更重视医德,以救度众生。少林医药基于《医方明》的理念与智慧,运用丰富的药材资源,吸收千年传承医疗方法,不断积累用药经验,逐步形成了许多秘方。寺僧们在练武的同时,发现许多功法基于经络学的原理而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作用,又逐步推演出了内功疗法、推拿疗法和点穴疗法等。
公元1217年,少林寺住持志隆禅师创办了「少林药局」,以少林医方悬壶济世,享有盛誉。「少林药局」初期主要服务于少林寺内众僧,由外科而内科、由治疗跌打损伤而治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医药学”,后来逐步发展为服务当地及远道而来的百姓和信众。此后,各地寺院纷纷仿效开设药局,尊少林药局为「中国佛门医宗」。
一、缘起
禅医的历史,是与嵩山地区的地理历史环境分不开的。嵩山,古称崇高山,列五岳之中岳,环境古幽,景色宜人,于华夏民族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绵延起伏六十多公里,是中华古文明*重要孕育地,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山,它以自然界至高无上的灵性,吸引着各方禅师到来,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此为爱清幽的跋陀禅师敕建少林,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西来,驻锡少林壁观参禅,广传禅宗。
初始,少林僧人在嵩山的禅修练武过程中,感悟着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日月星辰,日出日落,在自己的轨道有规律的运转,草木春发夏长,秋盛冬枯,在岁月的年轮上循着自身的规律枯荣,而人类作为宇宙一芥子,也有着人体自然规律,随着实践的深入,佛法修持的加强,禅师们渐渐总结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它发展,消散的过程,又利用嵩山丰富的药材资源,不断积累用药经验,心病法药医,身病物药调,形成了许多秘方,为少林僧众及周边老百姓服务,随着少林医学的发展,逐步推演出了许多有特色的行医疗法,由静而动,由外而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禅医药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病因分析
在基础理论方面,佛教的“四谛”、“五蕴”、“十二因缘”、“四大”、“三学(戒、定、慧)”等均对少林禅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被吸收和引入佛教医学理论之中。在病因学方面,佛教医学认为病有三因∶内因——贪、嗔、痴“三毒”为患,外因——地、水、风、火“四大”不调,业因——前世孽债宿根之果报。
首先,身为凡夫,我们的心念往往和贪、嗔、痴密切相关,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痴,是对于喜好的偏执,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由贪嗔痴三毒会引致心肝脾肺肾及血气等的伤害和衰退。
例如,一个人太愤怒会伤肝,过分思虑会伤脾胃,所以禅医治病首先讲“祛除心魔,洗心性”,将心安定下来,心安,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脉就畅通,心是万病之源,心安一寸,病退一丈,用“心药”“治心”。药的本意是草本快乐,给快乐一个家,*好的药是快乐,修心养性,心平气和就是*好的药,也即自己就是自身*好的药。
其次,禅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务,包括人体在内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构成。在《圆觉经》中,释迦佛指出,“地大,以坚硬为性,如人身中之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均属之。水大,以润湿为性,如人身中之唾涕、脓血、津液、痰泪、大小便等均属之。火大,以燥热为性,如人身中之暖气属之。风大,以动转为性,如人身中之出入息及身动转属之。”由于四大的和合,而有诸般的体相,由成之为“色”;如果四大失调,便将成为“病”;《五王经》云:“人由四大和合而成,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禅医用四大说来阐释身病产生的机理,为佛门防治身病提供了基本思路,即从调合人体生理机能平衡入手来预防疾病,这是禅医健康思想的一大特色。
*后,禅医还从佛学因果报应及根(生理)、识(心理)、尘(社会环境)三缘和合的教义出发,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有先世作孽和现世失调两大原因。前一种称作先世行业病,即由于先世不修善行,作恶害生,从而得到报,故今世多病。后一种称作现世失调病,即所谓现世饮食失调、冷暖末防、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虚弱、病魔侵身。《摩诃止观》依据佛教缘起论,系统提出了“病起六缘”的病因学思想,即:因四大不调的缘故;因饮食不节的缘故;因坐禅偏差的缘故;因鬼神得便的缘故;因魔干扰的缘故;因恶业造成的缘故。这一病因思想,不仅从个体的生理上分析了致病因素,还十分强调个体的行为、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尤为可贵。
中国有“上医治未病”的说法,早在1500年前,药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一论述充分强调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佛门有言:“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佛菩萨所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在“因”上下工夫,告诉众生因果的道理,让人戒恶从善,离苦得乐,往往在“因”上就把病排除了,就防止了疾病的开花结果,酿成苦果。
禅医“治未病”的理论比中医完善、彻底,和西医相比,更是显得无比优越,所以,禅医是“上医”、“大医”。这方面,禅医与西医、中医相比,做得*彻底、*完整。
三、与中西医对比
西医医身,是人体的医学,中医医生,是生命的医学,禅医医心,是身心灵的医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禅医的智慧,也可以明白佛教医学是人类*智慧、*彻底、*完整的圆满医学理论,是*有发展前景的未来大健康、大医学。一、理论上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由三宝:“精、气、神”构成,这“三宝”充足、和谐、平衡,人体就健康,否则就生病。
西医理论认为,“人是机器”,人在本质上与山河大地等外在物质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比较复杂一点而已,只是一部复杂的机器,本质上还是机器,不承认“精、气、神”等学说,更不承认禅医学理论。
禅医理论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体是自己“心识”在六道中的“应报身”,人体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存在。这里的“灵”即“心”,不同于中医理论“精、气、神”所说的“神”,更不同于西医理论的“心理”。
1、疾病根源认识上
中医认为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外在的方面就是“外感六淫”,“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内在的方面就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过度则带来疾病:“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肝”。
西医认为主要是人体感染了病菌、病毒所致,认为主要的疾病都是这“外源性”疾病,次要的疾病是“内源性”疾病,如精神病、遗传病等。
禅医认为疾病的*主要、*根本原因是人心的“三毒”:贪、嗔、痴,因为这无量的“三毒”造成了无量的业力、业障,从而导致疾病,其它原因是生活环境与自身生理上不相适应的“四大不调”。
2、特点上
1、禅医身、心并治,以治心为内在目标,以治身为外在目标,这是禅医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基本上都只治疗身体,很少有“心”的成分。中医、西医的目标都是治疗身体疾病,而禅医则不仅要治疗疾病,更注重的是消除疾病的根源:业力、业障。
2、“内学”特征,这一点与中医类似,与西医的“外学”完全不同。“内学”就是向身心内部求索、研究的学问,“外学”就是向身心外部求索、研究的学问。由于“内学”的方法,中医形成了“精、气、神”理论,禅医形成了“身、心、灵”理论,而西医则是病菌、病毒学理论,物理、化学、生物等理论。
3、整体生命观。中医和禅医,都是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观念,而西医则是分门别类,分科分目,局部、片面地去分析人体的疾病规律。
4、自愈理论。西医基本忽略或不承认人体自身的自我医治功能,认为疾病靠外在的药品直接医治,治疗的重点是杀毒、杀菌;中医和佛禅都认为,疾病可以依靠人体自身的愈合功能治好,药品和其它手段只是激活、激励自身的愈合能力。禅医和中医的不同还在于使用“心药”——慈悲与智慧,可以不用外在的药品。
5、自我治疗。禅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不需要外在的医生,外在的药品,自我治疗,自我康复,这和中医、西医是完全不同的。
当代佛医界的传承大德释明光长老(芦永禄)对佛医药有过精辟的论述:佛医药的精髓就是佛法派生出的力量,结合自然因果,令人体自身油然产生强大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愈病强身的目的。佛医的*终目标,还不是象中医、西医只是治疗身体的疾病,而是解脱生死,超越三界。
四、治疗特色
佛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而大医有医者父母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之心。为此佛弟子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学医之人要有大医之精神发大慈恻隐之心。
经过800年来的建局医疗经验总结,少林禅医以佛教因果学说,达摩“禅定”明性实证为基础法门,禅寻病从何来,病从何去,运用禅修般若来治疗人们的身心灵疾病。
在针灸按摩手法上讲究“气意神合”、“刚柔相济”,在施术过程中,要求医者“同体大悲”、“痛则思痛”,与病者之间建立心相通、意相解的菩萨境界。而在推拿按摩中更是强调手下的心境能量资讯的传递,一指禅、二指禅及掌禅、拳禅等摩穴手法的运用,往往手到病除。
少林禅医疗法的*大特色是:禅修默照功法,直指人心,寻无明烦恼、病因病源,明心见性。
具体说来,少林禅医的特色疗法分为三疗七修。
三疗即:禅疗、功疗、食疗。
禅疗: 禅疗是以少林寺达摩禅师所传经法而著名,达摩主张以"寂修"为本,万念皆空,明心见性。通过锻炼呼吸入门,对于气脉中和、坚实其内脏、顺通经络以充养先天,开启般若之法具有重要作用。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故讲禅机即气机,悟禅机即悟气理,气通则血脉通,气不通则血脉不通,病生矣。同时通过忘我休心,让身体及各组织系统得到*大的自我修复。
功疗:少林寺传统功夫包含大量养生功法,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来提升修练者的精气神。另通过少林72绝技的修练来恢复提升人身的卓越功能。同时通过练习《八段锦》、《禅拳》、《锦掌》等少林导引功夫疗病,修学《易筋经》、《洗髓经》来令生命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深谙契合人体的构造本质,启动生命本生生机之源。
食疗: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实验动物“检验”的客观基础上。
七修即:德修、功修、食修、书修、花修、乐修、香修。
德修:修身养性的第*次第,即八正道的第*正見。通过对人类道德观念的修正,培养道德自律与自我完善,达到身心两正、身心两健之目的。
功修:修炼各种功法,强化身体机能,以祛邪养正、强身健体、利己助人,修复人体本自功能、长生却老。
食修:民以食为天。佛曰:法轮未转食轮先。尊崇自然、朴素的饮食习惯,针对身体状况,四季形态,因地取材,药、食两用,调、补兼具,以养正身体、修为健康。
书修:由书入道、由书入禅,提升人的品位与境界,通过进修美妙的书法境界,舒展情怀,在书写过程中掌握调心、调息、调身,达到养心、养性、养正,从而身心两健、增进禅悦,促进道心。
花修:“一花一世界”,百花治**,花语达人意,花是植物超然的展现,也是爱的*高境界表现。以花入境,花是大地的智者,了解生存于这个世界的*高法则,在天地精华的涵养下造化出迷人的花漾,吸引世人赞美的目光,让众人看见花就能心生喜悦而用花传递情爱与关怀。
乐修:《史记》云:“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神经而和正心也。”因五行(金、木、水、火、土)生五声(角、徵、宫、商、羽);五脏(肝、心、脾、肺、肾)生五志(怒、喜、思、忧、恐)。五行五音相呼应,五脏、五志相关连,故以五音疗五脏五志之伤病、修情志之境界,达心平气和。
科学家认为当代音乐疗法有效,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香修: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静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五、发展历程
自公元1217年,志隆主持创建“少林药局”至2004年少林寺恢复“少林药局”建制,少林寺一直在走一条与时俱进的济世医药之路,造福亿万众生。
2006年,少林寺创设少林药局门诊,造福百姓无数。
2009年设立“登封市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佛医禅药身心灵健康管理MBA”,打造身心灵健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010年,设置“少林禅医功夫研究院”,专门致力于禅、武、医的系统研究,并以“三疗七修”作为方便法门,为禅医药的发展开拓宽广的领域。通过禅疗乐心,功疗健体,食疗调身之三疗法,并德修、功修、食修、乐修、花修、书修、香俢的七修养正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林禅医药文化,为现代人类健康奉献应有的责任。
从2011年开始,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合作,连续六届成功举办“中国佛医高峰论坛”,被世界多个国家的领导和佛医养生、健康行业从业者所认可,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上也形成了强大的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六、时代展望
社会的发展或者改革,需要一批领路人,一批*早的觉醒者,作为灯塔,来引领和影响大众,现在我们已经醒过来了,非常清醒的站在时代的先锋,明白佛医将会真正地惠及芸芸众生,所以为了世界人们的健康,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少林寺,一路走来不容易,少林药局的发展也是曲折坎坷,可我们都在坚持,因为,为了众生,一切值得。
当下,西医泛滥,对化学药剂的过分依赖使人的生命质量得不到保障,中医在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后,在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后,虽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但禅医作为*圆满、*完整、*智慧的医学,也开始以一种新的医疗姿态进入人们视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禅医学,终于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禅医药文化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移动医疗快速的发展下,我们要大量培养人才,让禅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愿我们能够乘着时代的风帆,发扬佛文化,造福百姓,成就无量功德!
少林禅医堂正面向全国火爆招商,点击查看:http://www.1168.tv/yiyao/sly/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